北汽自主品牌長期虧損和其激進的推陳出新策略有關,若為扭虧故,北汽最該調整的不是幾家板塊公司的負責人,而是自身推新車的步調
近來,北汽集團旗下各大板塊高層遭遇大洗牌,其中包括北汽股份、北京現代、北京奔馳、北京鵬龍在內的5家公司的一把手將被更換。被調整高管中最引人關注的,莫過于剛坐鎮北汽股份3年,此番被免去總裁職務,調至研究院做院長的李峰。對于李峰卸任總裁的原因,外界猜測最多的便是北汽自主品牌處于長期虧損,李峰要“背黑鍋”。
對旗下公司的高管如此大規模地調換職位,北汽集團是出于什么考慮?這是否與公司自主品牌長期未實現盈利有關?在改善自主品牌的盈利狀況上,公司有何計劃?
早在2月28日,記者已就相關問題向北汽集團致函致電,公司證券部一位員工告訴記者,其已收到采訪函,將盡快安排采訪。但此后,記者再撥同一電話均無人接聽,亦未收到公司郵件回復。3月8日,記者前往北京順義區雙河大街
版權聲明: 凡本網注明:來源:xxx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他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他問題請與我們聯系,我們會盡快處理,謝謝合作。